蒋奇谷—— 水墨的当代性
“水墨”是一个包含了中国画、新文人画、抽象水墨、装置水墨、实验水墨、空间水墨、观念水墨等,范围大且形式繁多的中国特有的艺术概念和实践。水墨要进入当代,似乎成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。这不但已经成为水墨实践中的一个目标,同时也成为一个艺术理论上的重要命题。在这个命题之下,对于中国的水墨状况我们已经具有了以下“先入为主”的判断,即:水墨本身不是当代艺术,所以需要进入当代。
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,使水墨在近期以来国际艺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兴奋的表现①。但必须指出的是,水墨在艺术市场中的表现并不能改变我们对水墨本身所作出的判断。就今天的当代水墨而言,我们所能有的基本判断还只能是:其面貌呈现多元化,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当代意义上的水墨格局②,但在当代艺术的总体中尚不成熟,与其他类型的中国当代艺术相比,水墨还远没有成功。对于当代水墨的前途,学界似乎具有一个共识,即水墨的出路就在于“转型”③,如果转型成功即可进入“当代”。
在如此当代艺术的语境下,水墨的问题的确变得有些复杂:什么是水墨的“当代性”?水墨的“当代性”是否等同于当代艺术的“当代性”?当代艺术的“当代性”是西方的艺术命题和标准,而水墨是中国的艺术,除了以西方标准来衡量水墨是否当代,有没有中国自己的衡量标准?而落实到具体的水墨作品时,问题又表现为:什么样的水墨作品才算是中国当代水墨?中国当代水墨是否要在西方标准的认可之下才可被判定为“当代水墨作品”?在弄清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或许有必要先弄清什么是“当代艺术”,什么是“水墨艺术”,然后才可以进行比较,以便寻求答案。